申论写作最终是给接受对象看的,考生的写作是否能得到,关键还在于接受对象对申论的理解和认可,这里的接受对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阅卷老师。只有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申论写作才能得高分,考生才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正因为如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充分了解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可读性,以此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根据对历年来的阅卷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总结如下:
一、求简
这种心理在近几年的阅卷中体现非常明显。
申论写作要克服形式主义、本本主义。要做到实话实说,长话短说,要摒弃废话、空话、套话和写作的模式化。不能写长而空的申论,要写短而精的申论,给阅卷老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实用信息,而不要那些言之无物的无用信息。有的人认为文章写得越长,越有水平,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其实,把文章写短,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申论撰写者要努力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起草文稿力求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意尽言止,删去多余内容,做到篇无赘句,句无赘字。
二、求实
在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平衡”的手法。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
不注意这一点,过分强调一个因素、一种意见、一方面观点,极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这样的答卷也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如近年来公众比较关注的住房保障问题,这其实涉及一个住房保障体系的问题,涉及到政府、房地产企业,人民大众的利益,过分强调其中一个主体都是不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涉及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和监管等方面的内容,不能从一个方面单一的把握这个问题。
三、求新
观点、内容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申论写作也同样如此。一个典型的材料经常变换角度用,不但背离了公务员的工作原则,而且也不能满足阅卷老师的求新心理。
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同是一年一度的国务院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观点、写法、语言却年年有新意,都给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以耳目一新之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纲领性文件。同样道理,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内容、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考生的答案也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