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伙伴们的作答中语言表述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存在那样的问题,因此,本期的申论答题技巧小编就通过向阳花木老师总结的两个案例向大家介绍在申论文章中语言表述要达到何种要求才算规范。
一、力求简洁,如标题就是观点。
案例:
应该说,互相的尊重是人与人正常交往的基础,是人们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尊重不分长幼,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力,那个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丐,不正说明尊重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吗?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人们给予了不同的尊重,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有一个老乞丐,向一个中年人乞讨,这个中年人找遍全身也没有找到一点零钱,他感到很内疚,紧紧地握住老乞丐的手说:“老哥,我实在没有多余的钱,对不起啊。”此时此刻,泪水已模糊了老丐的双眼,从这双紧握的手和亲切的称呼中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理解与尊重,人和人都是一样的,不要用势力的眼光看待事物,我们应时刻牢记,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总结:
这位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本身还是不错的,但问题在于“拖泥带水”,描述性的内容过多,所以,同样得不到!
二、表达朴素。
朴素,换而言之就是要客观、严谨,不要主观化、抒情化。
案例:
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曾于宋时赋诗一首,畅谈治学心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载以降,今日在考场上看到几篇主题紧凑的材料,似乎让我听到物流企业经营者每月看着财物报表时发出的轻轻叹息;让我看到那每天辛苦忙碌下仍为未来打拼的“的哥”;还有那为生计捍卫着自己权益的花场经营者......这些生活的缩影,无一不是叩问着同一个主题:市场经济秩序,问渠那得清如许?
总结:
这位考生的文字功底同样不错吧?但遗憾的是,这不是高考的作文写作,考的不是文采,而是行政思维能力,过多的抒情、个体化思考不异于“自掘坟墓”。
申论表达,严谨、客观的,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