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类试题是各类申论考试中最常出现的题型之一,对于此类题型小伙伴们最为头疼的地方是要点总是被遗漏了。因此,本期的
申论答题技巧,小编就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做到避免要点的遗漏。
题目: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2014年国考副省级·第一题】
参考范文:
“缺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轻松感缺失。诸多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幸福指数下降。二是公平感缺失。部分人接受不平衡、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三是安全感缺失。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四是归属感缺失。出现被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分析:
首先,“全面”。该篇范文有围绕“给定资料2”所涉及到的极端内容进行展开概括与提炼。比如,第二段中有“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所体现的是在职工作人员压力大,心理缺失所对应的就是我们的“轻松感”,按照这一思路,就不难把五个点都找齐了。
其次,“准确”。该篇范文在作答的时候并没有简单的罗列问题)而是要结合题目所提到的“缺失”进行概括。这也是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中“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的具体表现。
最后,“分条归纳”。所对应的是阅卷老师所需考量的“条理性”。为什么要分条归纳,这是因为分条后,作答内容更明晰,也更能体现出我们作答思考与整合的这一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分条在这儿也不是简单的使用数字进行标记,而是在内容上也呈现了“总—分”的形式。先着重概括,后简要展开。
总结:
归纳概括类试题,所测查的是申论最基本的能力——阅读理解与信息整合能力。在作答这一类试题时,如何做到内容全面,要记住“21字”口诀。即:内容来源于材料、概括对象要明确、整合层次需分明。
第一,内容来源于材料。所有的作答都是要从材料中推导而来。切忌自我总结与阐述。要避免主观臆断。一般来说,每一道概括题的范围都会在题目中给定。
第二,概括对象要明确。在作答时,要带着概括对象进行阅读材料,将对作答有用的关键句、关键词标记出来,这样阅读的针对性比较强,可以节省部分时间。
第三,整合层次需分明。一般来说,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切忌找到一个信息点就写一个。如何做到不遗漏信息点,一方面,对于题目要求一定要明确,问什么答什么;另一方面,对于每一段材料的核心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