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工人力量
全球化步伐的浪叠潮涌,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给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正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技术密集型转变,对新时代的工人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工人,不再是过去流水线上的生产工具,而是成为知识技术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工人不再是被动的做工,而是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和管理中,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然而,我国工人的力量却十分薄弱。知识技术性人才紧缺,工人素质普遍偏低,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工厂大量涌入农民工,知识素养欠缺,科研能力匮乏;二是未形成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工人缺乏专研问题的兴致;三是相应制度不健全,工人缺乏创新的平台和保障。要让工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企业中发光发热,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制度。完善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及时维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让工人尤其是农民工避免因病致贫或因教致贫。只有工人的生活趋于稳定,才能将心思扑在工作上,才能为企业的壮大,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工人发明的专项基金。制定工人贷款的优惠政策,鼓励积极创新,同时对进行发明创造新产品,努力专研新技术的工人给予经费补贴。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平台,形成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
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工人,离不开职业教育。首先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形成咨询、测评、培训、考核、实习、就业等一条完整的培训链。其次,建立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学校,为各行各业输送专业性人才。最后,企业对员工进行入职后的再培训,让其不断学习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总之,通过多重培训,让工人向“专、精、特、新”大力发展。
只要不断学习,自我升级,中国工人在任何时代都有巨大能量。一个升华的平台,一份拼搏的动力,一束前进的希望,就能凝聚成中国工人撬起地球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