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人力量
中国工人一直以勤劳,坚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各个时期。王进喜的拼搏精神和孟泰的创业精神,激励着工人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奇迹,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必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激发新时代工人力量势在必行。
(一)健全政策法规是激发工人力量的首要目标。
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是让工人致力于工作的基础,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劳动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规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从某种角度看,当前工人工作积极性差、流动性大、就业不稳定相关法规不健全是重要原因。所以要调动工人积极性,必须让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宏观上,应将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作为劳保立法最重要的目的;微观上对 相关法规进行人性化改造,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劳动法和有合同法进行检讨和再造,引入工人工作环境、工作报酬评价机制,增加健康风险评价要求。在工作环境上增加重金属、有毒气体、高危工种等引发健康风险的防控内容,还要强化工人人格的保障,引导企业进行人性化管理。同时引入职业教育法规,为工人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激发工人力量的核心内容
德国的制造业强势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职业技术教育。所以我们应借鉴德国做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政府加强对相关教育机构的资金支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相关企业和工会协商,开设相关课程、提供相关操作设备、强化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培训内容。工会可以作为企业和培训机构的桥梁,为培训合格的人员和有技工职位空缺的单位提供咨询,让职业技能培训更有针对性,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教育机构就培训什么。强化企业培训的监管包括企业内部培训,以及企业岗位革新的监管。让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上技术革新的脚步,为制造业的升级贡献力量。
(三)构建创新体系是激发工人力量的重要方面。
我国要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加出口,必须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积极发展模式,让中国制造不再成为“代加工"代名词。制造业要提升固然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提升,但在制造业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正是那些一线工人。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工人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体系。根据各个行业的特色,定期举行行业讨论会议,让相关企业讨论经营发展的方向。同时强化工人的发言权,可以对改进工艺、提升效率、改革流程提出建议的工人给予奖励,提升工人的归属感,让工人通过创造性劳动体会更多的价值。
新时代的来临,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勤劳、坚韧的中国工人,一定能和中国制造业一起迸发出新的力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