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制造业自主创新 使“新工人”重获尊严
中国工人一直以勤劳、坚韧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每个时期。建国之初,“工人”是令人艳羡的称呼。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更,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出现了“新时代的新工人”。新工人以低成本支持了工业化发展,但他们却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制造业自主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资源合理分配,使“新工人”获得尊严。
造成“新工人”缺乏社会认同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新工人”多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他们一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缺乏企业归属感;二是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三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GDP而忽视了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制造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加快自主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给予技术学校专项资金支持。一是加大职业技术学校投入力度,建立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二是给予学生减免学费活补助生活费的措施,吸引更多学生。另一方面,给予技术学校政策扶持。给予企业经费补贴,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培训场所和培训费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培训中的各项保障工作。
其次,促进制造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一,建立制造业振兴法案,出台降低制造业税负政策,推动制造业发展。第二,摒弃依附代工模式,探索在产品发展设计、研发和营销向两头延伸的同时,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既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也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最后,弱化唯GDP论经济发展的论调,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一些地方片面强调GDP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廉价劳动力堆积起来的GDP并不能代表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企业要重视劳动力素质和职业培训,要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可以设立创新激励体系,可以激发职工创造热情。同时以开放式的岗位责任制为基础,逐步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
工人是企业力量之基,活力之源。加快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合理分配,使“新工人”在城市安身立命,获得尊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