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乡间价值秩序,培养乡村文化归属感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文章的标题与具体行文的契合度不高。需要注意文章的标题应直接反映行文的主旨。其主旨在于均衡城乡教育,解决“失根问题”即挽救乡村文化,因此,建议标题也如此修改。同时,需要注意文章的标题不应使用逗号,而应直接使用空格隔开。)
曾经,青年人带着对知识的渴望走进夜校,带着对知识的满足走出夜校,期待着每次电影放映队的新片,怀念 着每个大家讨论剧情的难忘的晚上。可现在,传统乡间文化正在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的带有乡间特色的节日不知何物,农民的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 化,被金钱洗脑,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失根问题”,亟待解决。
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 消亡与崩溃,传统乡间伦理秩序早已解体,新的合理秩序又没有完全建立,剩下的只有金钱与利益,农村地区精神社会文化缺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年 轻一代的乡村认同感,归属感,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区别严重,解决农民公子女所遇到的尴尬,抚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落差,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环 境,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分析问题方面的内容阐述不够全面。分析问题应从重要性与原因两个 方面把握,因此,还需要就解决“失根问题”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可以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宏观政策进行阐述,以增强行文 的理论支撑。)
1.增加国家和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经济投入,提高乡村的软硬件投入比重,通过国家贷款,外资引进,县特色产品推广等加大教育资金获取,增加教育资金在农村投入。
2.政府实行新的农村教育政策,如吸引农村务工人员留在本地工作,减少农民工子女流动,使农民工子女学习环境更加稳定,改善城市中农村户口难以入学问题,减少农村人口在城市的学习成本问题。同时提高农村教师质量问题,稳定教师资源,加大教师福利。
3.提高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扭转农民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教育上看法,同时解决农民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
4.降低教育成本,改善社会上出现的“因教致贫”和“因教返贫”现象,落实农村的基础教育问题,至少完成农村义务教育。
5.推广寄宿制教育制度,减少农村青少年由于交通不便导致的不能入学问题。(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措施方面,首先,应避免主观臆造问题,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如就“扭转农民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教育上看法”这一措施而言,农民重视教 育并没有错,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改变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以及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应该从这一方面论述措施。其次,应注意总领句内容与其后面具体阐述 的契合,如就第二点措施而言,其中“吸引农村务工人员留在本地工作”等并不属于农村教育政策方面的内容,需要独立出来,从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农民工在家乡 务工这一角度进行阐述。再次,存在层次问题。第四点内容以及第五点内容均可以归于农村教育政策方面的内容,建议将其整合叙述,以增强行文的层次性与逻辑 性。最后,所提措施不够完整、具体,还可以从改革户籍制度,解决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此外,“解决农民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等措施的论 述,需要补充如何落实措施。)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本题是一道申论大作文写作题。从行文来看,其论点在于解决乡村“失根问题”,立意准确,契合题目要求,且整体行文也涉及了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一定的申论文章写作基础,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就具体行文来说,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不完整,缺少独立的结尾。建议按照“名人名言 号召性语言 重申论点”的模式进行阐述。同时应注意表述的规范性,建议将阿拉伯数字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逻辑衔接词。
更多申论资料,请点击步知公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