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被就业”怪圈
今后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迅速增加,就业压力将持续上升,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一些高校对此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弄虚作假、“鼓励”学生伪造就业协议,大学生“被就业”问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诚信道德问题,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和引导,改变不合理的单一的评价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存在比较明显的“虎头蛇尾”的基本行文问题,对于首段的把握上,整体的思路是很好的,但表达上稍显繁杂,需要你适当删减掉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以确保首尾更为平衡,整体的行文更为圆润。)
走出“被就业”怪圈,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评价考核机制是关键。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分论点方面,关键、核心、根本这几个词,词义相近,我们一般会直接采用“基础/前提……关键/核心/根本……保障/保证”,以体现出各分论点之间的区分度。)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国家的三令五申下,以各种名目营造的就业假象屡禁不止,X市部分高校在“史上最难就业年”的毕业生就业率竟高达98%。这背后折射出偏颇单一的高校评价考核机制的弊端,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评价考核机制。首先,要客观的构建高校的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杜绝一刀切地将就业率和专业招生调整、政策补贴挂钩的规定。其次,更加注重把高校的人文气息、人文气质、学术科研等素质纳入高校考核机制。最后,凸显考核评价体系中就业教育的重要性,敦促高校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并驾齐驱。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要注意措施论证的具体性,比如说你对于分论点一的展开措施中,谈到了一系列的机制构建,其实这里你只需要谈如何去构建高校考核评价机制即可,着重去突出将高校的人文气息、人文气质、学术科研等纳入高校考核评机制中,杜绝一刀切地将就业率和专业招生调整、政策补贴挂钩的规定,凸显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包括范文对于分论点三的部分具体措施论证内容等即可。)
走出“被就业”怪圈,实现培养模式和市场有效对接是核心。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却是用工荒,紧迫的形势下“被就业”现象再次上演。这一黑色幽默使得我们不得不反省深思。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脱离市场需求,对市场已经饱和的专业进行扩招,忽视就业前景好的专业的建设。导致人才与市场分离,陷入企业招不够、学生无岗位的矛盾中。故此,要引导高校进行课程、专业设置调整,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适时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实现创业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对于此类以解决问题为主的申论文章,应该着重去彰显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展开论证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凸显措施论证这一结构,积极有效的去落实相关措施,而非对分论点提出的缘由展开大篇幅的分析,比如说你对于分论点二、三的具体论证过程中,缘由交待的内容都大大都过了具体的措施论证内容,如此显然是不合理的。)
走出“被就业”怪圈,树立科学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是根本。曾国藩曾言:“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是:畸形的就业观。“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留恋人才扎堆的大城市,不愿到西部偏远地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就业;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不去,对急需人才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视而不见;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俗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许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和难以磨灭的贡献。因此,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申论行文的关键在于“模拟行政”是要求你去站在政府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此,一定要把握好行文主体单位,明确是(政府)引导、督促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而不是大学生自己去转变,毕竟你考的是公务员,又不是想成为优秀大学生。)坚持从基层干起、从低层干起、普通的岗位干起,到急需人才的西部、农村、中小企业去锻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预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学生。大学生就业事关国家发展,事关国家富强,事关民族未来。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道德建设,走出“被就业”怪圈。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总的来说,这篇文章还是写的不错的,特别是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对于相关政策方针的理解与运用上。但这篇文章对于行文重心的把握,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彰显上,其实是还有待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