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题要求结合“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思考来行文,自拟题目,写作时应该联系材料主题,从“公共安全”的角度立意。
【申论范文批改】
提高抗灾工作能力 同心共筑美好家园
【采用“措施+目的”的形式拟题,观点明确,并且前后字数相当,可取。】
一边是城市高楼林立美轮美奂,一边是城市大火无情的吞噬生命财产;一边是人们安心的工作生活,一边是泥石流,地震突然降临,破坏一切。(运用了排比、对比的手法来总结问题,这种意识很好,能够第一时间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不过在表述上,对仗还可以更加工整,如“一边是城市高楼林立美轮美奂,一边是城市无情大火吞噬生命;一边人们生活怡然自得,一边是地质灾害破坏一切”) 我们幡然警醒,没有绝对的安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结合了题目给定的话来阐述,很合理】。提高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仅是亿万家庭的呼声,更是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篇亮明总论点,并且结合了时代发展理念,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值得大家学习】。
增强忧患意识是提高抗灾工作能力的奠基石【 比喻部分应该使用引号 —“奠基石”,另外考虑到这句话就是分论点,后面是必要性分析的内容,因此应该将“逗号”改成“句号”,更为合适,后面两个分论点同样应该调整。】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灾难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才能进一步做好灾难的预防工作,减少和避免灾难带来的损失。一是政府部门要做好灾害监测工作,当灾害要到来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这三个逗号改成顿号】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信息及预防办法。【分论点既然是“增强忧患意识”,那么具体措施应主要从意识方面来阐述,而此处是政府部门防灾的具体工作,没有体现“意识”,建议从“完善信息发布机制”的角度去阐述,突出防范于未然】二是要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要增强【改为“树立”】安全理念,学习安全知识和防灾自救知识,防止人为灾难发生。三是要增强国营,民营,个体等企业的主体责任【改为“责任意识”】,配合政府的安全检查,保障紧急通道畅通,定期维护防灾设施。【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置于一体,这种写法也是可行的,并且能够避免阐述措施无针对性的问题,但要注意紧扣“意识”这个角度。】
增强灾害救援能力是提高抗灾工作能力的铺路石,【 铺路石常用来比喻“默默无闻地承受压力,不屈不挠,甘心奉献的精神”,放在这里过于牵强,希望在运用比喻时要贴切。】只有建立健全灾害救援体系,切实提高灾害救援能力,才能在灾难发生时及时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一要健全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建设”搭配不当,将“建设” 删除】,整合公共应急资源形成合力,加大【改为“提高”更合适】应急救援能力。二要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加大救援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救援能力。三要加大财政对救援工作的资金支持,增添救援设备及先进的救援设施【表述重复,直接阐述“增添救援设备”就行了】,保障救援效率,维护公共安全。【从你整个的三个分论点来看,应该是分别呈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顺序,可是在这一分论点中,更多的还是属于“事前”的准备工作,如“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增添救援设备”等,建议从灾难发生时的角度去考虑“增强灾害救援能力”会更好,可以从“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各部门联动、健全信息发布机制”等角度具体阐述措施】
完善灾后重建体系是提高抗灾工作能力的试金石,【一者“逗号”需要改成“句号”; 二者试金石是指一种可用来鉴别黄金的石块,属于一种可靠的检验方法,用它来比喻“灾后重建体系”过于牵强,建议你将分论点中的“三块石头”进行统一调整,保持形式的统一,如“前提、手段、保障”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灾后重建体系,切实保障灾后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一要建立完善的灾后救助体系,大灾害发生后为群众及时提供饮水,食物和临时居住地,保障基本生活。加大财政拨款,动员全社会的慈善捐助,提高灾民补助标准。【这一措施的逻辑性不强,应该是先有“拨款、捐款”,然后才是“保障基本生活”,建议调整为“一要建立完善的灾后救助体系,加大财政拨款,动员全社会的慈善捐助,及时向灾后群众提供饮水,食物和临时居住地,保障基本生活。”】二要保障灾区重建资金落实到位,加快灾区城市建设,尽快摆脱灾难阴影。三要建立健全资金运用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每一分钱花到钢刃上,严厉打击挪用赈灾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第二、三条措施,都是关于“资金落实到位”,建议整合到一起;另外,对于灾后重建,除了物质上有保障,还应该从“心理健康”方面去考虑,摆脱灾难阴影。】
直面防灾抗灾难题,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向梦想进发,既有春和景明的机遇,也有暗流汹涌的挑战。可以说,提高抗灾工作能力是一项巨大工程,功在千秋,利在万代【同学,这是你自创的吧?规范的表述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信念坚定、敢于担当,我们才会有轻舟必过万重山的坚强自信,才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动力源泉,才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离中国梦想越来越近。【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再次回扣论点,深化主题,并且语言优美,值得肯定。】
步知公考在线批改老师总评:
从整体上说,此篇文章的优点明显,1、开篇点题,观点明确,并且结尾与之呼应;2、分论点角度选取合理,逻辑性强;3、结构完整,并且注重了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统一性;4、语言较为规范、生动。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分论点在运用比喻时要注意贴切以及具体措施要与分论点高度匹配。建议,如果在分析问题时,能结合因果分析法【即分析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举例论证法,整个文章的论证将更加充分,也增强了可读性。
本文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编辑: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