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 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有关调查表明,我国社会各层次成员都存在较大比重心理障碍者,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为保证社会和谐有序发展,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是当前社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综合评语:题目的要求是结合“幸福与缺陷”这句话进行思考来写作,因此,文章的开篇如果能够适当的阐述“幸福”与“缺陷”的关系,对于文章议题的呈现会有更好的效果。)
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育是必要手段。一方面,面对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容易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进而引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为此,一方面,应加强教育引导,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新兴媒体等方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另一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前人感人的经历,如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愤创作,司马光苦熬十九春秋编纂《资治通鉴》等,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综合评语:分论点一中能有意识地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不但强化了行文的说服性,同时,也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这一点做得很好。)
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是必然要求。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不敢去就诊;另一方面,我国心理医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就诊的人能够得到有效的救助。一方面,建立多渠道的心理疏导机制,例如建立免费的心理急救热线等,快速有效的应对解决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应以严格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标准,提高我国心理医生的整体水平。
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完善法律保障是基础。目前,我国法律关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的治疗并没有足够的法律支撑和规范。为此,我们应完善心理健康相关法律,把精神人格有缺陷的人群纳入到依法治疗治理的轨道上来,对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以及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
生活原本正是美好与残缺的统一,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在某个时段面临心理的问题和价值观的困惑,面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法律、教育、机制建设多方面入手,提高社会心理健康水平,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综合评语:文章的结尾段能够在总结上文的基础上,恰当的点题,不但让整个行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使整个行文显得更加的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结尾的作用。)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文章结合材料中反映的“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以“我国心理障碍者比重趋势上升”这个社会背景导出总论点,然后分别从“加强教育、建立疏导机制、完善法律保障”三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