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德 律之以规
——提高公民素质 建设主流道德
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然而,无论是“小悦悦”事件暴露出的道德冷漠,还是“彭宇案”中对于道德行为的反制所形成的道德冲击,都折射出了当下公民素质的低下和道德的缺失。因此,在道德滑坡的今天,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加强主流道德建设。
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人们思想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而社会上“好人做了好事却没有好报”的现象对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反制,不管是大巴车上犯罪分子公然猥亵少女而无人制止,还是遇老人摔倒而不扶的社会现象,一方面体现了人性的冷漠和道德的缺失,另一方面体现了践行道德准则“成本高”做好人好事反而自己吃亏的现象制约着好人精神。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对公德失范的原因分析比较到位,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指引了方向。)正如康德所言:“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声,就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因此,提高公民素质,必须“道之以德,律之以规”,以道德涵养公民素质,以法规约束社会行为。
提高公民素质,建设主流道德,需完善自律,以道德指引个人行为。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道德既是觉悟又是义务,
道德大厦的建成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身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小善而成大德。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比喻的修辞+名言的化用,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因此,应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通过典型人物引路,用榜样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讲座、开展“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宣传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大家参与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等,培养服务他人的意识;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公共文明普及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潜移默化中提高公民素质,提升道德水品。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树立道德典型、举办讲座、媒体宣传,这些举措常用于宣传教育的手段中,对群众起到引导和号召的作用。)
提高公民素质,建设主流道德,需完善他律,以法规约束社会行为。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而又行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约束。通过法律惩戒不法行为,确保“好人不吃亏,坏人得严惩”,法律作为社会有效运行的底线,能有效的明确责任义务。因此,要完善相关立法,对于像老人摔倒“扶不扶”、见义勇为反遭诬陷等社会行为予以法律的界定,对于道德失范行为予以法律惩戒,用法律和制度手段来保障好人做好事的社会环境,为“好人好事”保驾护航。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联系实际问题来论述,使得对策的论述更具针对性,避免论述空洞的问题。)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提高公民素质,建设主流道德,需要“道之以德,律之以规”,既要加强道德方面的建设与宣传,也要辅之以法律法规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才能促使人们走出道德冷漠的困境,让道德列车运行在正常的轨道之上。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这篇申论范文以西方哲人的名言来开头和结尾,既彰显了考生丰富的积累,同时也点出了行文的主题,强调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点值得借鉴;在具体的行文论证,对论点的论证做到了具体可行,起到了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第二段的分析篇幅过长,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点出道德失范的原因所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