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盒里的变化
温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 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农村青少年的重视与关爱,有利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称颂。然而,这一举措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问题,营养午餐并不能保质保量送到学生手中。如何让“3元补助”真正发挥效用?这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积极承担其应承担的责任,使这一举措达到最大效益。
营养改善计划带来的不只是“饭盒里的变化”,它涉及到很多中间环节,某一环节出现纰漏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究竟是那些方面出了问题呢?一,政府方面缺乏有效监管。政府行动滞后,出了食品安全问题以后才着手处理问题;二,学校方面没能很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学校食堂基础设施不健全,推行免费午餐的财政压力大,不能达到家长和孩子希望;三,社会参与度不高。农村学校较分散,范围广,只有政府和学校参与其中难免顾此失彼,这就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其中,为了祖国明天的希望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就应该明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了,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有效监管是基础。首先,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使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起来,为这一举措的推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政府要严格监督资金流向,要求学校公开免费午餐的菜单和账目,确保每一分钱都进入孩子们的胃里。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食药监局、卫生局、工商局要发挥联动机制,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学校的配合与自觉是根本。学校直接参与免费午餐的分配、发放等活动,起着很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一举措能否发挥实际效用关键在学校。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午餐足质足量地分发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快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学生都能吃上热饭;还要自觉公开菜单和账目,主动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是保障。这一举措的成功推行除了政府、学校外,还需要社会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社会力量在台北公立小学美味“营养午餐”的成功推行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到我们的实际中,广大媒体要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宣传,号召大家都加入这一活动中来; 其他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关爱青少年的成长,组织志愿者活动,为营养午餐的推行出财出力。
营养午餐的推行,有助于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壮大,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实现“中国梦”,这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政府、学校、社会组织都应积极参与,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为这一举措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中心老师简评:
对比第一次作答,本次作答在整体行文的协调性以及逻辑层次性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但结合考生本次作答的具体情况来说,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就标题而言,在遇到不能直接反映文章主旨的命题标题时,如能加上一个正确的副标题,会得到一个较高的印象分数(当然,如果没把握,不建议加副标题)。如考生行文,可以加上“政府学校社会同力合作 保障营养午餐落实到位”这样一个副标题。
第二、重要性方面,建议简要涉及保障营养午餐落实到位的重要性,而不仅仅论述已采取措施的重要性,以增强对主旨的论证。
第三、措施方面,首先,应注意把握措施的主体,注意措施表述的规范。申论的写作属于模拟行政,要求站在行政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如“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这一内容可以改为“积极发挥学校的作用……”。考生学校以及民间力量方面的措施均存在这一问题。其次,所提措施不够全面,如就第一部分而言,不应忽略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