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十几年前,我们大声疾呼:给“流动的花朵”一张稳定的课桌,不要让他们成为新文盲;进入新世纪,大批“流动的花朵”在城市里接受、完成义务教育,成为城市的“新公民”。然而,欣慰之余仍有困惑:面对源源不断、接踵而至的孩子,城市该怎样规划、怎样接纳?这些孩子完成了义务教育,高中又该到哪里去读?
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上,输入地政府常常感叹:解决得越好,来得就越多。可是,任何一个城市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于是,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简易“学校”应运而生。虽然没有在教育部门注册,教学、师资、校舍等无法和正规学校相比,但由于收费低廉、离家较近,许多农民工家长仍很乐意把孩子送去读书。
即使义务教育阶段暂时能够接纳,但也无法解决务工人员孩子在城市中上高中与考大学。而对孩子们来说,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为什么不能在城市里继续上学?为什么非要回到“老家”去?
家长们的无奈,孩子们的呼声,给教育公平与城市管理带来了亟待破解的课题。一个政府部门,除了当地经济发达、城镇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更重要还在于责任意识与长远眼光,要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雅量”:这些孩子的教育安置,眼前看,是让外来务工人员能更安心工作,保障孩子义务教育权益;未来看,则是为城市繁荣稳定、发展创新储蓄新的动力。不让这批孩子成为“候鸟”,成为游走于城乡边缘的“孤儿”,其实是多赢之举。
当然,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于户籍制度、教育均衡等一系列配套改革。而且,解决外来工子女上学问题,不仅是输入地的责任,也是输出地的责任,二者之间需要更好地协调,共克难题。假以时日,相信“流动的花朵”终究会成为历史名词。
本题为2016年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卷,考生可以点击查看原题复习备考。
【作答要求】
3:总结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请用400字左右的篇幅进行阐述,作答以具体措施和建议为主。(20分)
【考生作答】
材料反映了社会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乡村社会以及乡村文化正逐渐边缘化;第二,外来务工子女难以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与待遇;第三,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长远规划;第四,乡村教师待遇较低,积极性不高。因此,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出台相关法律,依法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禁止对外来务工子女收取额外费用,杜绝以不合理理由拒绝务工人员子女入校读书。其次,积极进行户籍改革,摆脱因户籍问题带来的不公平现象。积极尝试异地高考,异地升学等措施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再次,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加大对教育的资助力度。合理分配优秀教育资源,重新整合零散的学校,进一步加大对较为落后学校的建设,积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适应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关心资助外来务工子女的身心发展,让他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最后,关注教师队伍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了解教师的心声,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申论批改】
考生能够先总结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作答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值得肯定,但仍存在以下方面需考生注意:
第一,总结问题不当。如考生作答的第一点,“乡村社会以及乡村文化正逐渐边缘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宏观社会问题,而这里更多的应该是去总结具体的问题,只有总结具体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扭转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边缘化的局势。
第二,总结问题不到位。如考生总结问题第二条外来务工子女难以享有同等待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针对这个专题,更多的是强调受教育的权利的问题,外来务工子女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难以在异地就读。
第三,阐述措施的方向不当。如针对“合理分配优秀教育资源”方面,考生应该强调主要是对教育落后的地方加大资源分配力度,只有全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均匀了,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教育公平,才能引导外迁子女回家就读。
【参考解析】
应首先明确的是:题目中要求“总结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并“以具体措施和建议为主”,可见,无需写成应用文方案写作的形式。内容方面,材料中明显从学校、学生、老师三个角度展开,建议提对策也从此三个方面而展开,以体现所提对策的具体、针对性。从材料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作答。
【申论范文】
问题:
第一,公立学校设置的门槛和户籍制度,阻碍随打工父母的孩子异地就读。
第二,规划决策过于随意,学校遭到随意撤并。
第三,农村教师待遇差,教学强度大,质量低,教师因待遇问题流失多。
第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流动性大,失学、辍学现象严重。
第五,对于进城务工子女就学,存在乱收费现象。
第六,民办学校良莠不齐,城市公办学校教学资源不能满足需求。
措施:
第一,逐步分离学籍和户籍,加快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动态迁移机制。
第二,着力推进人文关怀,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公办学校的接收主渠道作用,合理布局校舍,兼顾希望小学。
第三,科学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师资,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劳动力本地就业,完善寄宿制学校管理,鼓励本地就读。
第五,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收费监督检查,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合法权益。
第六,统筹发展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编辑: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