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考(地市级)真题第一题: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真题
【材料1】
退休职工满师傅是回民,家住北城。他每周都要去一次改建后的牛街,先是转着古老而年轻的清真寺漫步一遭,然后再到“牛街清真食品超市市”采购,那的牛羊肉郡是按穆斯林规矩宰杀出来的,满师傅不赞绝口,“牛肉炖着吃可以挑‘肋条’、‘腰窝’,酱着吃有‘腱子’,切好片的‘肥牛儿’小包装,红里透白勾人馋虫:涮羊肉讲究‘三叉’、 ‘黄瓜条’,那儿的货又多又新鲜。”牛街给满师傅家节假日三代人聚餐带来了方便和欢愉。
有千年历史的北京市南城牛街地区是北京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区,目前,这里仅回族居民就有1万多人。改建前,街巷狭窄,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低矮破旧的危房连街成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1平方米.1997年,牛街地区危改工程启动,这是北京市政府在全市最先实施的危改面积最大、拆迁户数量多、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危改小区。2004年两期工程胜利完成。
迁入新居的考住户居住条件得翻了极大改善。穆斯林们最满意的是新房里有了浴室,每天进寺礼拜前可在家中沐浴,改建后的牛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住宅按无论高矮均采用穆斯林习用的黄色加绿边装饰。始建于公元996年的辽代千年古寺—牛街清真寺周固环境也焕然一新。寺院周圈出现了万米绿地;原来门前8米宽的道路拓宽到40多米,门前那座历史悠久的“大影壁”,整修后巧妙地横亘在主辆路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上,既保持了清真寺建筑布局的完整性,更成为—道独特的景观,全长670多米的街道两侧分布着商用房,经营民族服饰、工艺品、清真副食,多家回民老字号餐馆和小吃店里的正宗清真菜肴、各种地道的牛街小吃令人怀旧,吸引着京城、外埠乃至海外的穆斯林食客。晚上处处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牛街老住户白奶奶常说:“如今在咱牛街走走,跟上长安街差不多。”
牛街街道工委干部告诉采访记者,牛街不仅是”民生一条街”.也是。民族文化一条街。通过利用现有条件和历史文物资源,修缮了牛街礼拜寺,扩建了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改造了民族敬老院,设立回民殡葬处、社会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卫生站等服务场所,社区数字化管理系统日趋完善。牛街还是白猿通臀拳的诞生地,而今在小区里经常能看见白猿通臀拳第六代传人钟教练指导孩子们习武练掌的场景,因其具备“历史性”和“传承性“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白猿通臀拳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这也是让牛街人足以且囊的事儿。【本则材料主要列举了退休职工满师傅和北京市南城牛街地区的改造等事例,其中特别提到了牛街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将白猿通臀拳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共同反映了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