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资料首页 > 真题 >

“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

时间:09-18|来源:申论范文|阅读:

分享|打印|下载此文章|放大字号|缩小字号

  【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申论真题

  申论复习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免费观看学习申论花木君老师视频课程

  【解析-任波涛】

  此题很显然属于话题作文,需要围绕“不学礼,无以立。”来展开论述。我们在作答时有两点需要格外关注:

  一、立意方面,先要结合材料3来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含义,这句话所关注到的是“一个人不懂得基本的规矩,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并且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所以我们可以在立意时可从“社会秩序;国民素质”等方面切入。

  二、具体行文时,考虑到题目中明确提到以“不学礼,无以立。”中心议题,所以我们在开篇中应该有意识的提及。

  【参考答案-任波涛】

加强“礼制”建设需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

  “不学礼,无以立。”讲礼仪、守规矩,不仅事关公民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然而,卢克索神庙浮雕出现“某某到此一游”字样、 地铁上给孩子把尿不听劝阻反而大打出手等现象,反映出了我国国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风气。为此,有必要加强“礼制”建设,将其融入宣传教育、实践养成、法律政策。

  将“礼制”建设融入宣传教育。“国无常俗,教则移风。” 培养公民懂礼貌、遵守社会秩序,教育引导是基础性工作。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灌输、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使“礼制”的种子在人民心中生根、开花、结果。因此,一方面加强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与监督,促进其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对社会上的“真善美”进行宣传,使社会充满正能量,潜移默化改革公民的不良习惯、行为。另一方面,把讲文明、懂礼貌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摒弃教育之中的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本质,使少年儿童从小就知道崇德向善,追求主流价值。

  将“礼制”建设融入实践养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礼仪、社会秩序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加强“礼制”建设,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践养成,引导人们在行动中深化理解、增进认同。因此,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公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同时,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将“礼制”建设融入法律政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社会秩序的形成,不仅需要循循善诱的影响、春风化雨的熏陶,而且需要制度、规矩来“保驾护航”。因此,我们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都必须体现“礼制”的要求,可借鉴新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积极经验,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等行为规则,使注重文明礼貌、遵守社会秩序等积极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破坏社会风气等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优良传统。相信,只要将“礼制”建设融入宣传教育、融入实践养成、融入法律政策,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就能够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树立文明、和谐的大国形象。

  本文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文章关键词:   申论真题

编辑:申论范文

声明: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网络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本站免责声明

上一篇:请结合“给定资料5”,写一篇题为“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的讲话稿。

下一篇:“给定资料5”中描述了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事例,请对这些事例进行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