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6】
2013年5月2日,南京。“五一”小长假结束了,一位六年级小学生还没写完作业。凌晨4点,他开始忙碌。黎明时分,家长发现他在楼道内用围巾上吊自杀了。写不完的作业,成了这名少年死亡的直接“杀手”。无独有偶,另一名跳楼自杀的孩子,被救醒后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不想上学了,作业做不完啊。”
去年暑期,湖北宣恩一中还在补课。部分学生因心生不满,将书本从教室往楼下扔,继而发展为撕烂书本漫天纸悄飞扬。宣恩一中校长说,今年暑假能放20多天,在全州重点高中里,“补课时间已经是短的了”。类似“毁书”的事情并不是新闻,“毁书”所折射的,正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辛酸”、“苦楚”和巨大压力。
1955年,教育部发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据统计,在近60年里,“减负”被国家教育部门喊了9次,各地的“减负令”多得数不清,其结果却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沉重。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尖锐质疑:我们的教育部门都在干什么?60年的贯彻落实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发现,1999年以来,中国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在持续减少,“学习日”近八成学生睡眠不足,周末也有超过七成睡眠不足,而长期睡眠不足,损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长期的精神创伤和人格障碍。【资料主要反映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大问题,国家虽然发出“减负令”,但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编辑: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