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2日教育部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一条看起来“大快人心”的规定——小学一至三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竟然遭到最多的反对,充满戏剧性,在收到约近6000条意见中,90%不同意小学阶段不留作业。面对汹涌的民意,教育部关于作业的规定变成:“减少作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要积极与家长互动,指导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不留作业,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能减下来吗?答案是否定的。“学校规定说不让学生把书包带回家,家长就去学校偷书,或者买一套教材放在家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倪闽景说的不是笑话,而是真事。教育系统为学生减负,家长那边却带着孩子补课、买习题书、自己给自己的孩子加码。可怜父母心,倪闽景说,家长的做法是现实的选择,但社会对于教育需要一场启蒙运动,家长也需要明白教育本身的规律。
“不是每个孩子都一样,人是有差异的,人的智商也有差别。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觉得不多,有的做得慢,就感觉太多,压力太大。”倪闽景的说法恐怕很难被一些家长接受。【资料主要介绍推行减负过程中,家长因现实原因和思想认识不到位,成为了推行减负一大阻力。】
编辑: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