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解决的莫过于‘减负’和‘择校’两大节点”。在某省教育厅L副厅长看来,择校热,反映的是社会公平问题,那些没有“条子”、“票子”的家长只有通过给孩子“增负”的方法为孩子争取一个理想的学习机会,所以说“择校”成为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推手,“择校”问题不解决,现有动力机制不改变,“减负”只会越减越重。所以,只有推行适度教育、个性教育,教育才能真正挖掘和发挥人的力量。
在谈到“减负”越减负担越重的问题时,某学校校长Y说,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看,60年来的“减负令”基本沿袭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聚焦于学校教育本身。从“减负”的主要措施看,历年来的“减负”基本如果用历史的和发展的眼光看,无论各个学校实行的“减负”措施多么有效,只要当家长和学生重新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就业压力时,所有举措都立即变得“苍白无力”,甚至越减越多,于是“减负”工作逐渐演变成“负担过重——减负——负担更重——再减负”的怪圈。【资料介绍了某教育厅副厅长和某校长对于“减负”和“择校”的看法、对“减负怪圈”形成原因的分析、对减负工作的建议。】
编辑:申论范文